“降息”潮蔓延 银行息差焦虑难消

吉星高照 体检 4

  来源:北京商报

  2024年,“降息”是银行存款市场的关键词,多轮调降之下,大型银行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“1”时代,而城农商行、村镇银行及民营银行亦紧随其后,大幅下调存款利率。尽管“降息”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,缓解息差压力,但同时也加剧了揽储难度。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当上调存款利率动力不再,为维持竞争力,一些银行推出了花式营销活动揽客。然而,在息差持续承压与客户获取难度增加的双重挑战下,银行亦陷入两难。

“降息”潮蔓延 银行息差焦虑难消-第1张图片-健康网

  银行“出招”揽储留客

  “存款利率下调后,银行的留客越来越难做了。”郑丽(化名)是一家地方银行客户经理,对此深有体会。几年前,她被调离总部,来到了一线城市的分行工作,尽管面对的是数量庞大且质量较高的客户群体,但地方银行在一线城市的分支机构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,优势并不明显。

  自存款利率开始下调以来,郑丽所在银行为了吸引更多存款,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定价策略,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增强存款产品的吸引力。但尽管如此,经过几轮降息后,存款利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。

  “我们银行目前提供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.25%,两年期为2.3%。”郑丽表示,尽管这些利率相比大型银行来说仍具有一定优势,但为了进一步稳定现有客户基础并吸引新客户,银行仍推出了“存款十万,抽奖赢好礼”活动以增强竞争力。

  “这次活动,我们精心准备了多种实用的奖品,比如10斤装大米、面粉以及食用油等。部分奖品以往只有存款达到30万至50万元以上的客户才有机会获得,而现在只要参与抽奖活动,就有机会赢取。即便没有中奖,也会给每位参与者提供一份与原本可得礼品价值相当的礼物”,郑丽说道。

  将目光聚焦至另一新一线城市,留客的营销仍在继续。随着全国性大中银行纷纷调降存款利率,李宜(化名)所在的民营银行也紧跟步伐,在月初进行了一轮“降息”。下调后,利率优势不再,银行也推出了营销活动揽客。“参与我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客户,综合收益率可以达到2.8%;对于有长期储蓄打算的客户,我行还推出了一款三年期专享产品,同样享有2.8%的存款利率,但要求起存金额为10万元”,李宜介绍。据了解,针对新客户,李宜所在的民营银行还准备了欢迎礼包,只需参与特定活动,就可以享受利率高达3.9%的定期存款产品,不过存入限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,存期仅为三个月。

  近年来,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,LPR利率持续下调,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行,在此期间,存款挂牌利率下降,银行获客留客显得愈发艰难。彼时,在备战2024年“开门红”之际,曾有一些中小银行“逆势”阶段性上调存款利率揽客,但如今2025年“开门红”即将来临,逆势上调者仍是寥寥无几。

  “降息潮”持续蔓延

  自2023年末至2024年至今,银行业经历了多轮存款利率下调,“降息潮”自国有大行率先启动,股份制银行以及众多中小银行跟随,表现出“梯次”调降的特征。

  今年10月18日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储六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,下调幅度在5—25个基点之间。这是继今年7月以来,全国性银行再次集体下调存款利率,且本次下调幅度较之前更大,下调后,五年期银行定存利率进入“1”时代。

  国有大行“领衔”、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、地方银行陆续追随,已经成为当前存款“降息”的常规节奏。不过对比来看,不同银行梯队在调降存款利率的幅度上存在差异。大中型银行由于在负债端具有天然优势,各类存款的调降幅度相对较小,通常在10—30个基点之间,主流城市银行的调降幅度也保持在10—40个基点这一区间内。相比之下,中小银行及民营银行在息差“保卫战”中显得更加迫切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金成本压力,这些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幅度更大,一般在20—50个基点之间,甚至有部分银行的下调幅度达到了80个基点。

  11月以来,民营银行迎来了一波“降息”潮。包括福建华通银行、浙江网商银行、广东微众银行、江西裕民银行、威海蓝海银行、辽宁振兴银行、湖南三湘银行、无锡锡商银行、梅州客商银行在内的多家民营银行均将存款利率进行下调,调整后的定期存款利率维持在1.05%—2.05%左右,仍高于全国大中型银行的水平。

  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,缓解净息差压力,提高盈利能力。一位银行业从业人士直言,息差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,在当前经济环境下,银行面临着贷款需求减弱的压力,为了保证息差的稳定,避免利润空间被压缩会采取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,以控制资金成本,确保盈利水平,但同时也面临揽储难度升高的问题。

 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,当前,银行息差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保息差的稳定性,尤其是未来依旧存在降息预期的背景下。具体策略上,不外乎稳定资产端利率,同时大幅压降负债端成本,但随着存款利率一降再降,当前已经出现存款向理财产品外溢的现象,银行开始面临负债端的量价博弈,要确保存款规模的稳定,就必须谨慎调降利率,这反过来对负债端成本管理提出更大挑战。

  难消的息差下行焦虑

 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,银行的定价能力受到挑战,息差空间被压缩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,继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.7%,达到1.69%后,今年一季度,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.54%,今年二季度净息差与一季度保持一致。尽管负债成本一再降低,市场仍普遍认为净息差的下行趋势不会改变。

  对于银行而言,在与息差下行博弈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主动权?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当前,银行业的净息差持续收窄。短期内,银行的息差仍面临较大压力。长期来看,银行将受益于宏观景气度和资产质量的改善,息差有望逐步企稳,以及受益于政策支持,银行本身的资产负债管理等。

  艾亚文进一步表示,对银行来说,应把握主动权策略,加强多维度的风险管理,精细化管理,此外,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,创新服务提高客户黏性。在与息差博弈的过程中,最主要的还是夯实负债基础,提升资产端的资产质量,加强运营成本和负债端成本管理,把握主动权,应对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。

 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,LPR多次下降,以及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,都难以避免地对商业银行利润、净息差产生压力,在这种情况下,下调存款利率、压降负债成本,成为商业银行无奈但现实的选择。下一步,银行或将采取包括下调存款利率、优化存款结构等在内的更多措施,继续压降资金成本,努力保持息差基本稳定。 

  “长期来看,随着经济触底反转,资金回报率逐步抬升,银行息差也肯定会触底反转。”薛洪言坦言,不过具体时点不好预测,而且在反转之前,息差的底部究竟有多低、是否会影响银行正常经营能力等,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。所以,息差管理的难点在于平稳度过反转前的“寒冬”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